導讀:歷史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析南豐縣南部三鄉置廣昌縣,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故名廣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改建昌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直至清末廣昌均隸屬建昌府。 民國元
歷史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析南豐縣南部三鄉置廣昌縣,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故名廣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改建昌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直至清末廣昌均隸屬建昌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廣昌隸屬江西省。1914年,全省分豫章、潯陽、盧陵、贛南四道,廣昌屬豫章道。1926年廢道,縣由省轄。1932年2月,廣昌、南豐兩縣合并為南廣縣。1933年4月復原建縣,同年8月,廣昌析出南部置赤水縣。1934年9月,廣昌與赤水兩縣合并為廣赤縣。1934年10月,復名廣昌縣。
1949年10月,廣昌隸屬寧都專區。1952年寧都專區并入贛州專區,廣昌改屬撫州專區,1954年7月改屬贛南行政區(贛州地區)。1983年7月27日,將贛州地區的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管轄(國函字[1983]146號),8月正式劃入撫州地區。現屬撫州市。
1984年,設置苦竹鎮(贛府廳字[1984]275號)。1984年5月31日,塘坊公社分設塘坊鄉、大株鄉(贛府廳字[1984]166號)。
1985年3月15日,撤銷甘竹、頭陂、赤水、驛前鄉,設置甘竹、頭陂、赤水、驛前鎮(贛府廳字[1985]160號)。1985年8月30日,撤銷沿江鄉建制,劃歸旴江鎮管轄(贛府廳字[1985]457號)。
2000年,全縣轄6個鎮、10個鄉:旴江鎮、甘竹鎮、頭陂鎮、赤水鎮、驛前鎮、苦竹鎮、千善鄉、水南圩鄉、長橋鄉、柯樹鄉、新安鄉、尖峰鄉、大株鄉、高虎腦鄉、楊溪鄉、塘坊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9274人;其中:旴江鎮 49173 、苦竹鎮 6464 、甘竹鎮 22971 、頭陂鎮 19092、 赤水鎮 19836、 驛前鎮 15470 、千善鄉 6062 、水南圩鄉5935 、長橋鄉 8161、 柯樹鄉 3268 、新安鄉 7982 、尖峰鄉 17453、 高虎腦鄉 5783 、楊溪鄉 5551 、大株鄉 6729、塘坊鄉 9344(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苦竹鎮、新安鄉,劃歸旴江鎮;撤銷高虎腦鄉,劃歸驛前鎮;撤銷大株鄉,劃歸塘坊鄉;撤銷柯樹鄉,劃歸頭陂鎮(贛民字[2001]485號批復)。2020年底,全縣總人口22.9萬人。
2020年底,全縣轄5鎮6鄉。
藝術
走入廣昌,可一品歷史之手烹制的文化大餐。上世紀出土的鳥臀類恐龍化石填補了我國古生物發展史上的空白,被列入“中華之最”;有“天書”之稱的摩崖石刻粗獷恢弘,神秘莫測;明清古建筑群古樸典雅,巧奪天工;廣昌旴河戲傳唱500余年經久不衰,恒久流傳;毛澤東同志馬背上所作詞章《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激情飛揚,氣勢磅礴;走入廣昌,可信息現實之筆寫就的經典叢書。
環境
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山地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0%,武夷山綿亙東部。撫河自南向北流貫中部,有黃桐、中坊等水庫。屬亞熱帶季風天氣區,年均氣溫18℃,年降水量1717.5毫米,年均無霜期273天。礦藏有硅藻土、鎢、金、鈮、鉭、云母、瓷土等。土特產有通芯白蓮、煙葉、澤瀉、茶薪菇等,雅號“蓮鄉”,是全國通芯白蓮、曬煙出口出產基地,省優質烤煙出產基地。
206國道和新(安)寧(都)公途經境。名勝古跡、紀念地有明代古寺龍鳳巖、百里蓮花帶、青龍湖、摩崖石刻、撫(河)源飛瀑、丹霞地貌、千年古剎定心寺、明清古建筑群、明代雯峰書院、宋代雁塔、恐龍化石遺址、太平軍戰斗舊址、義軍抗清營寨、毛澤東同道故居、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三次會議舊址、高虎腦戰斗遺址等。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均氣溫18℃,年均無霜期273天。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中國白蓮之鄉廣昌周邊好玩景點簡介 http://www.guoyancapital.com/gonglue/jiangxi/3967.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江西旅游攻略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